<
    大家也配合,上前说着吉利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此时,霍瑾瑜也在乾清宫摆了席,请了四公主母子、霍雏凤、崔太妃、霍永安等人。

    一群人热热闹闹吃了饭,霍瑾瑜依旧用特质的银币给众人发了红包,还要派人给朝中重臣送菜、送赏赐,方方面面都要想到,尤其在外驻守的封疆大吏家眷,都要照顾到,要普施皇恩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,她还给太学、军事学院的师生送了年礼和银币。

    麒麟研究院的众人也不能缺。

    等到过完年一核算,她应该算是天底下过年花钱做多的人了。

    霍瑾瑜看着纸上算出的数字,心中一阵抽痛,无奈望天,“大家果然说的没错,过年就是过劫啊。”

    别说普通民众承受不住亲戚之间的应酬往来。

    其实她感觉她也有些承受不住。

    檀菱和韩植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过年当然是过节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初五过后,百官正式上朝。

    昌宁四年的第一次早朝,霍瑾瑜原先不想提屯田的事情,奈何有臣子时时刻刻记在心里,年后第一参就给了宣王。

    霍瑾瑜耐着性子听完,让其退下,决定说说如何改革屯田的事情,毕竟去年下半年,宣王的被弹劾折子都存了四大箱子了。

    宗亲、藩王、公侯、伯爵、勋臣、贵戚、地方镇守武官、豪族士绅,这些是屯田侵占的利益者。

    也是她与宣王所要面对的阻力。

    根据朝廷政策,为了保护屯田,屯田是严禁典卖,如果有私自典卖的,除了要追纳应交的屯田数,买卖双方还要定罪。

    为防止屯田别侵占盗卖,朝廷也经常进行清理、巡查。

    当然政策是一回事,下面的执行力度又是一回事,要不然也不会发生那么多屯田被侵占的事情。

    对于地方的特权者,底层百姓将士是天然的弱势,尤其古代这种阶级分明的时代。

    对于如何解决屯田侵占问题,朝臣们也各抒己见。

    有人觉得要加强地方监管,严惩盗卖……

    有人觉得要改变屯田制度,如果大规模出现屯田侵占,说明已经就不适应现今的时局……

    也有了提出可以解禁屯田买卖,允许将团屯田改成民田……

    其实许多地方不止屯田,包括普通民众的民田,为了逃避赋税,许多人都记在族中当官的名下,毕竟可以免赋税。

    一些地方的屯田名义上为屯田,实际上可能变成当地武将的私产。

    而且因为这两年天灾频繁,一些地方的屯田产收甚至不足以缴税,将士主动交易屯田,不想种田,任由屯田荒废。

    经过三天的讨论,霍瑾瑜决定允许屯田买卖合法。

    买者纳粮,永远为业。

    无论什么人,想要屯田,只要交粮赋,就可以获得所有权,那些达官显贵,亦是这个标准。

    对于一些偏远地区,如果没有屯田军,则将地拨给边民开垦,同时降低边陲地区的赋税,一些土地贫瘠地区则直接免交赋税。

    总之先让百姓和将士先能活下去,再说缴税的事情。

    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芜屯田,只要开垦,按时缴纳粮赋,则获得田地的所有权,之前遗弃荒废的主人不得争夺。

    对于荒芜地区,无论军民,只要愿意开垦,直接按照民田标准。

    霍瑾瑜命顾问处将相关旨意拟好,命令六部将屯田改革示意公布天下。

    忙完这些后,霍瑾瑜收到了沈御医的请罪折子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折子,霍瑾瑜并不陌生,别说沈御医,就是虢国公老家的人同样也有田地侵占的情况,虢国公听说后,派了邓天鹏回乡处理,事后也上了请罪的折子。

    让霍瑾瑜对沈御医事情关注颇多的原因,在于宣王之前也写了信,说了沈御医除夕当日大义灭亲的事情。

    这个时间段,相信沈家人对于此事肯定记忆深刻,就不知道之后会不会再犯了。

    据宣王说,沈御医除夕天的举动对沈家人震撼是强烈的,初一天没亮的时候沈家人就全族出动,在村长和里正的见证下,将他们侵占的土地都还了回去,邻村的也没忘。

    然后初二的时候,沈家的长者又带着家中小辈去府衙去请沈御医,可以说是将姿态都快贴在地上了。

    事后沈御医训斥沈家人一顿,然后祭拜了先祖,双方才算明面上没了隔阂,至于心中如何想的,旁人也猜不出。

    霍瑾瑜给老人家写了两句安慰话,然后将折子放到一边,拿起了另外一个折子,是东夷宣威司呈上的,说近来东夷岛北方势力代表室町幕府的将军病逝,室町幕府扶植了一个六岁小将军,目前打算与镰仓幕府开战,以为上任幕府将军报仇的名义。

    而实际上,上任幕府将军是得了肺炎病亡的,与镰仓幕府势力并无关系。

    宣威司询问他们如何做?是进行调解,还是放任不管。

    若是放置不管,恐怕又会引起沿海倭寇肆虐。

    霍瑾瑜想了想,让宣威司便宜行事,在保护好宣威司众人、岛上银矿的情况下,不必对东夷人有太多忌惮,若是伤到景朝百姓,十倍奉还,势必让东夷人付出代价。

    广州的造船厂去年造出了三艘战船,据广州府知府上奏,预计今年年中,至少有六艘战船出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