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2h3小说网 > > 绊惹春风[双重生] > 第96章
    秦陌感觉到了她手腕上的挣扎,瞥见她手上泛出的红痕,双眸骤然被刺痛了下,神色动了动,就像勾回了心神般,忽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
    有什么好生气的。

    她有做错什么吗?

    秦陌松开了她,望着她澄澈无辜的双眸,抱着那紫檀匣子,就像抱了个烫手山芋般,心口莫名划过了一丝痛意,徒留下一片苍茫。

    --

    朱轮马车前。

    兰殊虽不知他为何非得拉她过来,但秦陌是绝对不可能让她伺候他更衣的。

    兰殊乖乖把紫檀匣子放入车内,便自觉下了车,百无聊赖地待在车帘外等他。

    少年的动作很快,不过一会,便掀了帘出来。

    恰在这时,兰殊眼珠子瞎转,刚好看到驰道另一侧有一匹白马,拉着一辆油壁香车,缓缓朝着禁内驶去。

    忽而来了一阵微风,车帘轻轻翻起,车内女郎容颜白皙清美,目光朝外掠过,温和淡然,一下惊艳了兰殊的双眼。

    “那是......公孙女官?”

    她虽开口发了问,心里却已然断定,那就是公孙霖,大周朝史上唯一的女官,也是名垂青史的第一女官。

    只有她素爱以白马拉车。

    也只有她,能有那般淡然从容的颜色。

    大周的女儿无人不知晓公孙霖,她更是兰殊自小倾慕的榜样。

    在兰殊小时候被迫当男儿养大的童年里,也曾幻想过像公孙霖那样,女扮男装杀入殿试,在一众男儿中脱颖而出,凭借才华青云直上,一路走到了帝王身边,封侯拜相。

    秦陌见兰殊目露钦慕,告知她,公孙霖现儿是回京丁忧。

    秦陌幼时受教于国朝大儒公孙先生,公孙霖是先生之女,作为他的同门大师姐,自小看着他长大。

    她的情况,他自是清楚不过。

    上一世,兰殊也曾在这段时日听闻公孙霖回京守孝,可惜一直没有机缘一见。

    自先帝崩逝以后,公孙霖便急流勇退,自请离开了中枢。

    于公孙霖而言,先帝是她的伯乐。

    自古伯乐难有,没了先帝,她纵是才华盖世,在一众嗜权如命的男儿之间,也难再有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不过她并不萎靡,离京之后,公孙霖立时加入了头批出洋越海的外贸商贾之中,带领着国朝的商队,以丝绸为引,在海外开疆扩土。

    大周朝的经济得以在战乱后快速复苏,拉动江南织造产业的外贸商贾,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公孙霖前半生的道是士,后半生的道是商,士农工商,一头一尾,天壤之别。她却不需身份转换,皆混得如鱼得水。

    大抵在她心中,从头至尾的目标,都只是大周的复兴繁荣。

    这等气度心胸,谁人闻之不动容,又不会感慨一句,谁说女子不如男呢?

    公孙霖也成为了国朝第一位授旨亲封的女皇商,国朝因她的启蒙开拓,甚至还颁布了一道促进集市繁荣的新法,允女子从商。

    现在长安的东西市得以百花齐放,繁华昌荣,这道法令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上一世,兰殊将市井撰写的那些公孙娘传拜读过无数次,作为深闺妇人,她自愧不如,一壁期盼与公孙霖结交,一壁又唯恐见识浅薄,孤陋寡闻,便是见了这位自小倾慕的对象,也不敢上前攀谈。

    秦陌见女儿家清眸含满钦慕,忍不住又同她多说了几句师姐的近况。

    公孙霖前段日子回京的消息一出来,京中的几大宰辅及高门世家听闻她这趟会留京三年,统统恨不能把院里的千金送进她家里,拜她为师,公孙家的门槛都快被这帮求学的小姑娘踩烂了。

    兰殊听来羡慕得不行,无比遗憾自己竟这么早就成了婚,都没有机会去求学了。

    兰殊望着那遥遥远去的白马香车,忍不住叹息道:“要是真能听她讲一讲课,定然能学到很多东西吧。”

    秦陌看出了她目光中深深的艳羡。

    嫁了人的姑娘,作为深闺妇人,大多需要执掌中馈,孝顺公婆,相夫教子,基本没有闲余做其他的事。

    崔兰殊算得一手好账,掌中馈于她绰绰有余,不怎么花时间;婆婆,宫里有大把人帮她伺候,用不着她;相夫教子,他压根不需要。

    秦陌从来没想过要约束她什么,见少女这么羡慕,不禁心想。

    其实,她年纪还这么小,也不是不能送她去读书。

    --

    午膳时分一过。秦陌再下场,两国队员一改上午的水火不容,打乱着分组,变成了队友合作起来。

    乌罗岚与秦陌分作了同一组,几乎把场上杀了个片甲不留。

    李乾坐在高台之上,见乌罗岚巾帼不让须眉,忍不住开口赞赏。

    赭禾薄露笑意道:“阿姐自小擅骑射,性子刚毅果决,祖父常说我们底下几个孙儿,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她呢。”

    章肃长公主坐在了李乾旁边,闻言笑道:“这样铿锵的姑娘,也不知以后哪个儿郎收得住了?”

    赭禾叹息道:“自逻逻哥去世之后,阿姐便一门心思花在练武上。祖父自是想给阿姐在高句丽说门亲事的,可她却说,嫁人可以,但她一定要嫁给一个能帮她杀了颉利禄的勇士。说来惭愧,这话一出,我们高句丽那些王室儿郎,纷纷闻风生怯了。”